病房里的「微博」,不是写在电脑上,也不是写在手机里,而是写在每人床头的小白板上。这些「微博」的内容包罗万象,读起来仿佛有种带着淡淡消毒水味的暖心。

比如下面这条,写的是对患者的贴心提醒:

「疾病知识:糖尿病是引起脑中风的一个『元凶』,因此一定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注意:有心慌、大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告诉我们呦!」

每条「微博」都是非常个体化地针对每人的不同病情而写的,而且考虑到每个患者的性格各异,「微博」在语气也有细微区分,比如下面这两条:

「张宝贝儿,您用的是激素,会长得胖一点儿,吃得多一点儿,睡觉会少一点儿,脾气会坏一点儿,但停药后都会好的。用激素注意吃东西要软,这样对胃有帮助!」

「杨乖乖注意别太着急!输液速度太快,影响心脏功能,会不舒服的!一定要吸氧,听我话,别让我『教育』您! 晚上打针处要用温水敷敷,就不会疼啦!」

看到这些「微博」,可别以为走进了儿科病房,「微博」里提到的「张宝贝儿」和「杨乖乖」,可分别是56岁和83岁的人那!

不仅如此,「微博」还会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更新。 「赵童鞋啊,您什么时候『醒』呢?我总擦您的全身,擦完后又摸pp,快被我看光了,醒了吧!乖!」

几天后,待这位「赵童鞋」——一位罹患脑出血86岁的大爷——苏醒后,出现了夜间躁动,于是为他写的「微博」就更新为:

「赵童鞋,您可终于醒了!醒了就开始耍脾气了?可别不乐意我天天『折腾』您,咱们每天还得按规矩拍背排痰、喂药呢!」

这些「微博」全部出自一人之手,作者就是病房的吕护士。当多数护士在小白板上写上简短的「谨防跌倒」、「注意保暖」之类的话时,她却将这项工作发展成独有的「微博体」。在140字之内,有嘱咐、有提醒、有期盼,这诙谐又贴心的手写「微博」 给人的温暖,不仅我能感受得到,想必每个受吕护士照顾的病人更是深有体会吧。

how can i get my ex back

仔细想想,这随手写微博的事情,可是件难得的上心事儿。吕护士手下的病人,都是棘手的重病号,每天例行的打针、抽血、输液、护理的活儿就几乎占满了整个工作时间,再遇上点突发情况、抢救病人什么的,就连上厕所、喝水、吃饭的空档都挤不出了。这些「微博」,准是吕护士在下班或者休息时抽空写好的。

护士可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庞杂的工作本身就挤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她们也常常会因轮值的夜班错过生日和结婚纪念日、错过和家人朋友的团聚、错过照顾生病孩子的机会,加之医疗行业本身具有高风险性,更平添了职业压力。

在这样的工作中,尽管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依然有吕护士这样的人,她们是平凡的,在做的或许是不得不做的事,偶尔也会抱怨一番,身上并没有所谓的伟大与无私奉献,只是在尽职尽责的同时,稍稍多地投入了一些时间,倾注了多一些的感情,而这投入与倾注,只是为了不妄度时光,却使她们最大程度地从中有所得。

这样的心态让她在工作的疲惫中掺入了真正的欢喜。于是,在临出院的病人的病房里,我们能读到墙上留下了这样一段「微博」,几行字甚至让这一段不甚舒服的住院经历似乎也变得值得回忆起来:

「出院回家后一定要按时吃药,完成医生交代的事情。

别再见我了。

但我会想你的……」

zp8497586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