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的医生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个很大的液晶电视,上面动态显示着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这个大显示屏是我们病房所独有的,而且它是如此的引人注目,以至于每位来到我们病房的其他科室医生都要驻足观查一番,末了附上句评论:这东西真是挺方便的!
这台液晶屏接通的是每位重病人身上的心电监护设备,即时显示病人当前的生命体征,如心跳快慢、呼吸次数、血压高低等,一条纵贯屏幕的线随时间流逝不断前移,留下每位病人心脏电活动的痕迹。
这个大屏幕除了能引起其他科医生的羡慕之外,平时并不会吸引太多人驻足流连。医生们从屏幕下匆匆经过,留意或不经意地扫上几眼,又各忙各的事情去了,这基本上是风平浪静病房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早在疾病能够扰乱生命体征之前,预警信号就已经存在于病人的言语、眼神、身体和化验结果中了。 因此医生们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紧盯监视器,而是去找出监视器的终端——身体所面临的问题。
心电监护仪不仅充当着“眼睛”的角色,在手术时,它对于手术大夫和麻醉医生来说还是飞行员驾驶室的仪表,告诉医生患者目前是“一切正常”还是“有情况”。
而在另一些时刻,这个屏幕又会变得格外瞩目。当患者病情变得危重时,屏幕化身为银幕,上演着一出出生命的悲欢离合。
同样,在每位患者的床边,也摆放着这样一台小的心电监视仪,它可以显示更详细的生命体征数据。不仅是医生和护士需要对其上的数字和曲线变动保持警惕,有时候,医生也会告诉陪床的病人家属,需要留意屏幕上的跃动,不同颜色的数字和曲线勾勒出生命体征的基本轮廓:绿色数字显示的是心跳的快慢,如果这个数字低于60或者高于100,机器就会报警,这时就要及时通知医生;蓝色数字是氧饱和度,也就是身体里氧气的浓度,只要不低于90就是正常。黄色表示呼吸的频率和呼吸曲线。注意红色的血压数值,若超过160/100就要及时告诉医生……
而这如密码般组合的生命体征数字背后,则是每个个体真实的生命遭遇。
在医院里度过自己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们,身上多会连着这样一台生命监护仪。尽管导致死亡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这些数字的特定组合无一例外预示着死神的到来。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这组危险数值时,是在一位患有慢性心脏衰竭的盲奶奶身上,她的心脏已经被长期疾病折磨得不堪重负,此次是因为病情控制不佳、心衰加重而住院的。由于平时服药不规律,加之她并没有很好地控制饮水量,导致大量的水分积聚在她的肺部和周身皮下组织,出现了严重的肺水肿和全身水肿。她被心衰困扰了十多年,每次心衰症状加重的打击使得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在住院期间,这位老太太的脾气特别不好,尤其是对一直守候在她身边的老伴。而她的爱人,一直照顾他的老伴,则任劳任怨地听她指使,我们从未从他口中听到过一句怨言,不仅如此,他一直对医生、护士及周围的其他人的态度一直很和善,从未变过。
据说老太太在年轻时不知什么原因已经双眼全盲,而她老伴与她相爱竟是在她双目失明之后。
这也就是说,她完全没有见过爱人的面孔。
然而就在我们猜测这一对怨家夫妻可能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时,他们的相伴也即将走到尽头。
随着老太太心脏功能愈发的变差,她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长时间的昏睡,她的意识状态越来越差。
心电监护仪上,老太太的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成为医生们关注的重点,她的生命随时有可能消逝。
生命的烛火,正在耗尽她最后一丝燃料。
一天中午,老头给老太太买了西瓜来吃,那时还未到瓜熟的时节。
老头边给老太太喂西瓜,边对她说:吃吧,吃完西瓜,我们就回家……
医生们很清楚,老头说的“回家”意味着什么,他想让她早点解脱。心衰病人连平时的饮水都需要严格控制,吃西瓜对于她糟糕的心脏来说,无疑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下午,老太太的血压骤降,她的心脏搏动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血压,连用数日的升压药物也无济于事,老头已经签了放弃有创抢救的同意书。她的心脏,在工作了84年后,永远地休息了。监护屏幕上,心电的波动逐渐平息,仿佛被石子击中的水面慢慢恢复平静,直到后来连那最小的波澜也不见了,最后的一张心电图,是条直线。
也不知为什么,时隔很久,我依然对她老伴“吃西瓜”的这句话印象极深。无论老太太在生前是个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至少,她是在爱人的怀里去的。
本文已发表于2011-8-20《东方早报 身体周刊》,发表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