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NEJM关注了令无数男人爱恨交织的前列腺,作为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相信各位已经悦读了本期有关前列腺癌最新的研究进展(原始论文评论),现在为您奉上MGH的一个复发前列腺癌的典型病例。

总结此病例诊疗过程,泌尿科医师对癌肿的综合评估决定了其治疗方案和预后,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尤其关键。此外,放疗、PSA升高型复发、ADT(雄激素剥夺治疗)手段与时机、ADT不良反应等也在此病人身上一一展现。对于此病例的处理体现了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一切选择都是为了让病人获得更好的预后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病例介绍

67岁男性,因前列腺癌复发入院。

18月前,患者PSA升高,穿刺活检诊断腺癌,Gleason评分为7(3+4)。2个月后,患者进行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双侧淋巴结取样活检。病理示Gleason8(4+4),腺癌,浸润到切除物边缘0.1cm之内,分期pT3N0。术后3个月,PSA水平降低至无法测出。术后实施辅助性外部放疗。术后18个月进行常规随诊,发现PSA水平升至17.2ng/ml。

病人感觉良好,无泌尿或肠道症状。既往患者有复发憩室炎。每日用乙酰水杨酸。无药物过敏史。独身,文职工作。偶尔喝酒,从不吸烟或使用非法药物。其母亲活到94岁,父亲60岁死于心肌梗塞,兄弟70岁死于白血病。无癌症家族史。

骨扫描显示有胸椎侧突显著高吸收,右髂骨翼和左桡骨远端非特异性高吸收。其部位与吸收方式符合关节退化性疾病。骨盆X线和腹盆腔CT未显示转移灶。

关于病理的讨论

Dr. Chin-Lee Wu:前列腺癌的分化多样性明显,通常有很多分化等级。Gleason评分是占最大比例和次最大比例的腺体分化程度评分之和,1分分化最好,5分分化最差。总分2-4高分化癌,5-7中分化癌,8-10低分化癌。Gleason评分与患者预后相关。该患者切除标本评分比穿刺标本高,是由肿瘤的不均匀性和取样误差所致。病理显示癌症侵犯周围神经间隙,边缘1mm内有癌,精囊与双侧淋巴结未受侵,最后分期pT3aN0Mx。

关于治疗的讨论

Dr. Zietman

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复发概率来考虑治疗方案。该患者病理分级处于灰色地带,给予术后辅助放疗是合理的。但放疗时机的选择尚存争议,是术后尽早做还是视PSA水平而做?为该患者选择前者是有试验结果支持的。由于放疗部位位于膀胱颈、膀胱后间隙和膀胱尿道结合处,放疗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产生尿频、尿急和里急后重等症状,并且性功能恢复差。该患者34天分批接受61.2Gy放射量,短期尚未发生并发症。

Dr. Matthew R. Smith

术后18个月PSA升高提示复发,但是这种只有PSA表现、没有其它复发提示的肿瘤在进展上变化极大。研究显示从术后初次PSA升高到可探查的远处转移之间有平均8年的间隔。间隔长短与Gleason评分有关。

ADT(雄激素剥夺治疗)也称去势治疗,包括双侧睾丸切除术、GnRH或其拮抗剂、抗雄激素,是远处转移或复发PSA升高的主要治疗方案。ADT的最佳时机也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即刻ADT比延期ADT的10年生存率高。但ADT的不良反应也需要考虑,去雄的结果包括性欲减退、脸红、疲乏、贫血和骨质疏松;代谢方面会产生肌肉下降、脂肪积累,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甘油三酯、LDL-C、HDL-C上升等,因此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综合考虑,建议该患者即刻ADT。患者使用了亮丙瑞林(GnRH类)和比卡鲁胺(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1个月)治疗,辅以健康饮食和规律锻炼,并使用DXA测量骨密度以监测ADT对骨骼的副作用。ADT3个月后PSA降至无法检测。

随访

Dr. Smith:

癌症复发并使用ADT控制3年后,患者因脸红、性欲丧失、疲乏和主观劳累等因素要求停药,停药时PSA很低。停药后睾丸激素水平迅速恢复,症状改善。随即开始使用唑来膦酸(钙调节剂)治疗骨质疏松。ADT停药2年半后,PSA水平显著上升,影像学检查示多发骨转移。患者再次使用亮丙瑞林,3个月后PSA极低。又过了2年,去势治疗遇到了瓶颈,患者似乎产生了耐受,又称“去势抵抗”,表现为PSA再上升和新发骨转移。给药Sunitinib(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加多烯紫杉醇化疗10个月。患者获得了最好的结果,病情在2年后稳定。最后一次随访是最初诊断癌症后的13年,患者PSA高企,广泛骨转移,使用止痛药维持。

解剖学诊断

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8分(4+4),分期pT3aN0Mx(依据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分期标准),经前列腺切除术和辅助放疗后复发。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5-26 MGH病例报道

Case 16-2011 — A 67-Year-Old Man with Recurrent Prostate Cancer. Matthew R. Smith, M.D., Ph.D., Anthony L. Zietman, M.D., Joel S. Finkelstein, M.D., and Chin-Lee Wu, M.D., Ph.D.N Engl J Med 2011; 364:2044-2051.

没读过瘾?快回到目录,继续悦读本期NEJM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