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技术(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T)为医疗行业提高了效率,并随之带来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诸如人群健康统计监控、临床辅助决策以及与保险与支付挂钩等等。但与未来巨大优势与机遇并存的,是现有HIT领域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这篇观察文章就以HIT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电子病历系统(EHR)为例,指出了推进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将IT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这无疑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革命。
在今天,当从我们踏进任意一家银行,一直到走出它的大门的过程中,所有的流程都有计算机技术的辅助,甚至当你回到家,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等方式继续体验信息化带给我们的便利。的确,自从计算机这一伟大的发明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从中获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保证了大量数据的及时分析处理,以及存储等问题。
由此人们也会联想到医疗行业,诸多的医院以及卫生管理部门,又能从信息化中获得什么呢?本期NEJM的观察板块,来自华盛顿医疗信息变革研究中心的A. S. O’Malley就为我们探讨了这一领域的问题。
的确,似乎当我们今天走进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医院,也会看到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时不时的会使用信息技术。开处方、开化验,甚至在电脑上看X光片、分析CT结果……事实上,医疗领域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与信息化接轨了。目前几乎所有医院的财务系统都通过信息化解决,而且大部分医院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而电子病历系统EHR也在逐步实施之中。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信息化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全部,比我国领先十几年就开始探索医疗信息技术的美国,直至今日,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可以想象,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需要走……
文章就EHR为例,体现了医疗信息技术虽然能够为临床带来许多便利,但在某些场合,对于医务人员而讲,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的确是一个挑战。作者以急诊科为例进行了阐释,一方面,我们无法要求在急诊科这样一个时间效率如此之高的地方,要求每一位大夫都通过计算机录入病历;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把过去的手写病历改为“电子化后打印”的病历,除了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书写问题,其实并没有其他太大的意义。
一个理想中的EHR系统应该具有对其中所包含病历的各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汇总、归类的功能,这样一方面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病历的录入对临床大夫进行一定的辅助决策,另一方面对于某一地区群体性的统计和决策也会大大提高效率。如何理解这两项内容,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当一位临床大夫遇到一位患者,具有ABCDE一系列症状,此时EHR系统能够自动的从所包含数据库中筛选出可能符合这些症状的疾病,并根据相应的其他参数给出适合的治疗方案,很类似于我们通过简拼打字,并从一串列表中进行选择的过程。真实的临床实践虽然不能完全依靠计算机,但合理分配下这样的过程会大大的减少诊断失误的几率,尤其对于那些基层医院而言。至于群体性的作用就更大了,想象当年非典的时候,如果有一套运作良好的EHR系统作为支撑,疾病控制部门与医疗机构,可以立刻通过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将所有高危患者的信息列出,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各项参数的统计与分析,这对于更快的认识这一疾病、并控制其蔓延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文章还提到了医疗信息技术是一项团队性质的工作,除了实施的人员,医务工作者也是其中的主力。让人们适应一种新的事物,往往要比创造这种新事物要难得多。怎么样能真正让临床医师从中获益,并自觉地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才是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11-03-24 观察
Tapping the Unmet Potential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n S. O’Malley, M.D., M.P.H.
N Engl J Med 2011; 364:109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