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深圳“八毛门”事件的后续发展跌宕起伏。中秋节那天,患儿家长陈先生再次带着孩子去广州医院灌肠,治疗一晚后又迅速离院。此后,患方、医院和媒体似乎都有话要说,但说的并不一致。陈某说“只是复诊。小志(化名)肚子平平的,跟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孩子没事才出院的”;广州医生则说孩子就诊时“肚子涨得厉害,症状确实比较重,而且还影响到呼吸”,“但家长强烈要求出院,甚至签署了出院同意书”;媒体则看上去有些失了方寸,先是说患儿一直在家,没有住院,后又说是陈某因怕媒体打扰对记者撒了谎。最先报道此事的深圳新闻网记者说发稿前“八毛钱治愈”的说法是经过陈某本人确认核实的;而陈某则声称自己“从未说过八毛钱治愈”的话。
直到现在,孩子的病情仍然是个谜。但是不管怎样,看来“八毛钱治愈”这几个字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不肯承认来源于自己:毕竟事关个人诚信和媒体声誉,被事实打脸的滋味搁谁都不会好受。笔者作为围观群众,完全能够体会各方的尴尬心情。不过“谎言说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要价十万、八毛治愈的荒唐说辞一经推出就被广泛传播,继而批评叹息者有之,谩骂痛恨者有之,而能够秉持科学态度追问事实真相的媒介却少之又少。民意的洪流似乎很容易相信并愿意相信这种看上去显然违背常理的新闻,原因何在?
首先,不得不承认,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负面渲染,中国的医疗机构声名狼藉,医疗行业的声望已经降至谷底。尽管名医名院仍然一号难求,但尖锐的医患矛盾仍然如同暂时休眠的火山一般,表面看似平静,实际地下炽烈的暗流涌动,时时在寻找发泄的出口。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上述矛盾对立很容易经过网络放大传播,民众的愤怒和不满也最容易通过网络这个出口得到释放。这样,当事情发生时,大众“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医院”也就不足为奇。
在如此舆情背景下,的确也很难要求每一个媒体人和传播者都拥有清醒的头脑来中立冷静地看待问题。其实,在医疗事件的报道上,类似“八毛钱治愈”这样的乌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公正、客观的传播道德其实与不计私利救死扶伤的医德一样,是这个社会的奇缺品;金钱至上,明哲保身才是各个行业主流。
当然,在“八毛门”这一具体事件上,还掺杂有其他推波助澜的因素。比如民众对“花极少的钱治好大病”的期待;比如对事件主角陈某“牙医”这个专业身份的认同;又比如对医学知识(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等概念)的不了解。如上这些均给“八毛钱治愈”这一论断增添了可信度。实际上,从新闻报道的图片中,稍微受过训练的医生就能看出患儿的病情绝非八毛钱能够解决。患方陈“牙医”的表现从某种角度也体现出我国医学专业教育的失败。
谎言既已广为播散,那么总要有人为此买单。据报道,已经至少有3名患儿受到“八毛门”的影响而执意拒绝医院建议的手术治疗。结果是,一名患儿肠穿孔,另两名患儿则阑尾重度化脓。在整个八毛门事件中,医院和医生群体的信誉再一次受到了损害,初始的恶劣影响已经造成,辟谣永远没有造谣传播的速度快。而继南方周末某记者后,最早报道此事的深圳新闻网记者也深陷“无良记者”的指责,相信日子也并不好过。这起不知源自何方的八毛门悬案,造成的不过是三输的结局。
【事件背景:本月初,深圳有一名新生儿患严重肠梗阻,该市儿童医院经过检查后怀疑是“先天性巨结肠”所致,建议手术治疗,同时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患儿家属拒绝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保守后,患儿病情好转腹胀减轻,遂转赴广州儿童医院就诊。广州医生在阅读及了解了患儿之前的检查报告和诊治经过后,认为先天性巨结肠不能除外,但鉴于症状已有缓解,可以继续保守处理,两个月后复诊。治疗方面只开了八毛钱的石蜡油通便。见此情形,“懂医”的患儿家长不干了:八毛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深圳儿童医院又照片子又输液,甚至竟要做手术,前前后后花费据家长估计将超过十万!深圳新闻网记者就此事写下了《医院要动十几万元的手术,最终8毛钱治愈》的新闻报道。文章发表后,舆论大哗,评论家们纷纷将谴责的矛头指向了“医德沦丧”的深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