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鱼类的利与弊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人类对汞的摄入大多是经由食用鱼类而来,那么因食鱼而造成的人体内汞含量增加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期NEJM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孩提时代,想必大家对“多吃鱼更聪明”这一理念耳熟能详。的确,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除维生素A、维生素B、镁、铁、钙、磷之外,还富含被营养专家大力推崇的不饱和脂肪酸。你大学毕业,事业有成,吃着鱼肉还唱着歌,突然被告知“鱼肉有毒”……看来“时代在变,好东西不变”这句话不适用于鱼肉哇。本期NEJM中,Mozaffarian D及其研究团队则着重研究了其中一种“鱼毒”——汞,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有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呢?

其实针对上述问题,前人已做了相关研究,但是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明确上述问题,研究者选取了大样本——两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别为始于1986年的含有51,529名美国男性健康专业人员的健康专业人员追踪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HPFS)及始于1976年的含有121,700女性注册护士的护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NHS),从中筛选出3427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试者(153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831例致死性心肌梗死,1064例中风)并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及吸烟状况设立对照组(未发生任何上述心血管疾病)。随后,研究者使用调查问卷评估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食鱼量及生活习惯等,并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neutron-activation analysis)分别测量比较所有受试者脚趾甲中的汞含量。

结果却具有相当的戏剧性:试验组平均汞含量0.23μg(十分位数距0.06-0.94),对照组平均汞含量则为0.25μg(十分位数距0.07-0.97),对照组脚趾甲内的汞含量竟然高于试验组!这意味着汞暴露量越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竟然越小!尽管在校正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其他变量后,两组间汞含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可以强有力地表明:无论在男性还是在女性中,人体汞暴露量与发生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及总发病率等方面)的风险间无显著相关性。

****

这一阴性结果想必让大多数鱼肉爱好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或改变针对汞污染鱼类及环境的整治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如(1)试验组及对照组中脚趾甲汞含量均较低,因此我们尚无法估计更大汞暴露量下,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受试者均为成年人(女性均未怀孕),而有鉴于前人发现孕妇食用某些鱼类而摄入的汞会影响孕期胎儿的神经发育,因此我们尚无法肯定所有人群食用鱼类均是有利无弊的。可见,因食鱼而摄汞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确切关系仍需进一步的试验来探究。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3-24 原始论文

Mercury Exposur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wo U.S. Cohorts. Mozaffarian D, Shi P, Morris JS, et al. N Engl J Med, 2011; 364: 1116-1125.

没读过瘾?快回到目录,继续悦读本期NEJM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