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长期预后与急性期的肺损伤一样,是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研究者对109位ARDS患者从ICU转出后进行了持续性的临床追踪随访研究,最终长达5年的研究表明:ARDS患者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能够重新返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过一些功能上的限制以及经济等问题,是摆在患者与家属面前最重要的负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最突出的表现有如下几点:1. 胸片示双肺弥漫性肺泡浸润;2. 动脉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分数(FiO2)之比,即氧合指数小于200(mmHg);3. 临床上没有左心房高压的表现。(此处可以参考美欧针对ARDS达成的国际共识文章)。
然而这种疾病之所以可怕,并不是由于这些种种抽象的临床意义,而是在于其显而易见的临床表现。起病非常迅速、发展通常很快,而预后却不是很好,有资料显示死亡率可以高达50%以上。除此之外,通常对于这一类患者的处理,都需要将其送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而且一般都需要通过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呼吸机”。一方面,从临床角度而言,对患者造成了不小的损伤;另一方面,从经济上来讲,每日ICU以及机械通气的花费,也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意思的是,这一疾病在多年以前的名字与现在略有不同,虽然英文缩写上也是ARDS,但第一个词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adult,而非现在的acute。是由于在儿科,新生婴儿很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疾病也叫做RDS,不过与成人常见的ARDS发病机制略有不同,为了区别,人们就把这种疾病冠以adult的标签。可在后来,随着人们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发现ARDS也有可能出现在儿童身上,所以后来就将adult改为acute了。
就是这样一个疾病,如果能从中存活下来,也可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随着呼吸病学、重症医学以及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对付ARDS上也越来越有经验,也一直在减小着这种疾病带来的死亡率。可就在不断向疾病发起挑战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就是不幸罹患ARDS患者从急性期的肺损伤恢复之后,长期的预后究竟如何。
说到这里,我们要请出本篇文章的主角,来自大学医疗网络(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UHN,也就是曾经的多伦多医院)的Dr. Herridge。本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Herridge博士与同事一同的研究成果,针对ARDS幸存患者的长达5年的随访研究。而在2003年,同样是Herridge博士,同样的话题,甚至研究的对象都是同一批患者,开创性的对ARDS幸存患者1年后的临床结果进行了研究,成果同样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项研究,跨越了如此长的时间,同时发表了两篇NEJM的论文,也可以说是一件轶事了。
还是让我们随着时间的跨度来看这项临床研究。研究从1998年5月开始,从多伦多的4个ICU中心选取了共109位ARDS患者。第一篇文章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03年2月,当时的最后一位被试于2001年5月从ICU转出。所有的入组被试年龄均大于16岁,氧合指数均小于200,同时接受至少5 cm水柱的PEEP(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呼气末正压)模式机械通气,并满足ARDS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APACHE评分(Acute Physiology, Age,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对病情进行了评估,所有入组患者都十分严重,APACHE评分的中位数为23分,并且在ICU中平均接受治疗长达25天。研究者记录了患者从ICU转出后3, 6, 12个月的各项指标,包括基本的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6分钟行走试验以及一项生活质量的评价。
1年时间的随访研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1. ARDS幸存患者1年后一般还会保留有持续的功能性障碍;2. 大多数患者都留有肺外的症状,包括肌肉消耗(muscle wasting)以及显著的力弱。
在完成了NEJM论文的发表之后,研究团队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立刻着手进入了下一阶段的研究。的确,1年后的随访结果已经有了开创性的工作,那么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又将如何呢?这一次,Herridge博士直接将时间跨度定位了5年。在刚刚发表的新一期NEJM中,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Jesse B. Hall博士也发表了评述文章,高度评价了Herridge博士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这项研究“既拥有如此长度的时间跨度,同时还有范围十分宽广的终点指标,而且还保持了极低的随访流失率”。
在1年的随访研究之后,研究者又对同一队列的109位患者进行了每年一次的随访,这一次,除了同样的肺功能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以及生活质量评价之外,又进行了下列指标的随访: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血氧定量(oximetry),胸片以及卫生保健的使用情况等。
这一次的研究结果,更说明了一些对于ARDS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性问题:1. 患者肺部的恢复在5年时间内一直没有停止过,相信这对所有ARDS患者及其护理者而言,是十分鼓舞信心的一个消息;2. 但毕竟这种疾病还会带来一些问题,在恢复过程中,一些功能上的限制可能会是ARDS幸存者面临的最大负担,这其中包括运动限制,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等,因此早期在ICU时预防这类后遗症的产生,同时在转出ICU之后及早的进行运动等功能恢复锻炼就显得十分有必要;3. 事实上,不考虑体力限制的情况下,所有的ARDS患者都可以回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去,当然,患者与家人也要做好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生活质量下降等必须面对的问题。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11-4-7 原始论文
Functional Disability 5 Years afte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argaret S. Herridge, M.D., M.P.H., Catherine M. Tansey, M.Sc., Andrea Matté, B.Sc.,et al.
N Engl J Med 2011; 364:1293-1304April 7, 2011
The Burde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ARDS Jesse B. Hall, M.D., and John P. Kress, M.D.
N Engl J Med 2011; 364:1358-1359April 7, 2011
One-Year Outcomes in Survivors of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argaret S. Herridge, M.D., M.P.H., Angela M. Cheung, M.D., Ph.D., Catherine M. Tansey, M.Sc.,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348:683-693February 20,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