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Baige 文/Boatbridge
“塑化剂”事件犹如一股从宝岛台湾吹来的台风,很快地席卷了中华大地,让本已经紧绷的国人“食品安全”的神经再次紧张起来。随着近日来媒体一步步的曝光,人们更是谈塑色变──越来越多的食品登上了塑化剂的“黑名单”,越来越多的商品乃至药品发现了安全隐患。那么,究竟什么是塑化剂?它经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又有哪些危害呢?
塑化剂,是指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并能使聚合物体系的塑性增加的物质。塑化剂的品种繁多,但作为商品生产的大多以邻苯二甲酸酯为原料。常见的有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此次塑化剂风波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DEHP。
塑化剂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现代人,实在难以逃脱“塑化剂”的包围圈,人们有太多的途径无可避免的会在生活中接触塑化剂。例如婴儿可能通过舔舐添加了DEHP的玩具、奶嘴从而摄入塑化剂;尽管目前食品中已经明令禁止添加DEHP,但仍有不法商贩以此混充起云剂(此次“塑化剂事件”即是如此)从而通过食品、饮料等经口摄入它们;DEP也广泛用于化妆品及一些个人护肤品,从而可通过皮肤吸收;而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聚乙烯塑料中也存有各类塑化剂。
事实上,从我们在母亲子宫内、胚胎形成开始时,就已经开始通过母体接触塑化剂了。 人体的多种体液中都能监测到邻苯二甲酸的存在,如尿液、脐带血、羊水等。塑化剂在体内会被分解为不同类型的单酯,并进一步代谢,最终通过尿液及粪便排出体外。但人体每天能够代谢的塑化剂的量是有限度的,一旦过量,就有可能造成蓄积而从长远上产生不良反应。
那么国人目前摄入的塑化剂是否超标呢?一份国内外合作的研究收集了来自上海、广州、齐齐哈尔等地近200份样本,检测估计中国人每日摄入的DBP、DEP、DEHP剂量,发现近39%的样品中DBP含量超过欧盟食品安全部门所制订的“10微克每公斤体重每天”的耐受量。
儿童代谢塑化剂的能力与成人不同。台湾地区2岁、5岁儿童尿液样本中的DEHP的浓度要比孕妇的还高。尤其是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的儿童,因为更多的由于医疗器械而同DEHP接触,是高危暴露人群。有研究显示NICU的患儿每天所接触的DEHP可能是耐受量的20倍。
塑化剂对人体究竟有怎样的危害呢?尽管国人谈塑色变,但是未必能从个人经历上体会到塑化剂对人体的不利影响。这是由于塑化剂在一般情况下其短时间内的毒性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长期摄入并在人体内积累之后,其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才会逐渐显现。
例如一些研究显示,暴露在装修过后的新房内DEHP可能造成过敏性体质的人体鼻粘膜炎性反应增强并且与过敏性皮炎有关;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塑化剂可能同肝癌、乳腺癌等有关;除了疾病以外,还有研究发DEHP和DBP在尿液中的含量同IQ测试的成绩成反比──长期摄入塑化剂可能让人变笨。但上述研究结果目前仍缺少足够的实验室证据,尤其是对于塑化剂影响人类上述疾病、智力的具体机制,仍不甚明朗。
人群调查研究发现,塑化剂代谢产物同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有着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探明。此外,一项对墨西哥孕妇的研究发现,高浓度的塑化剂代谢物同早产也存在相关性,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由于塑化剂影响孕妇体内的孕酮含量,从而导致早产的发生。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对人类精子数量减少、精液质量降低的可能原因展开争论。从人类不孕不育疾患发病率的走势图中能看到,这几十年来,男性的精液质量和精子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此现象在发达国家中尤为明显。
一些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可导致生殖道(尤其是雄性生殖道)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若在特定的时间窗内给孕鼠摄入过量的塑化剂,新生仔鼠可发生“邻苯二甲酸酯综合征”等各类生殖畸形(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外生殖器畸形,隐睾畸形以及其他一些生殖畸形)。以上实验结果使人们开始怀疑,塑化剂可能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
Swan等人的最新人群研究结果也支持上述猜想,为塑化剂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他们发现,人尿液中DEHP 3种代谢产物的浓度同肛门与生殖器的距离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肛门生殖器距离过短强烈提示生殖系统发育不良);高浓度DEHP也与睾丸下降不全有着显著的关系。
那么,塑化剂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呢?
动物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可以影响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a的活性,从而改变编码睾酮合成酶的基因表达,影响睾酮合成。值得强调的是,由于PPAR同其他核受体的下位调节也有关,塑化剂可能以此影响睾丸的发育以及雌激素、甲状腺激素乃至视黄酸的合成。研究还发现,DEHP能够改变睾丸发育过程中诸如Vanin1等基因的表达,还能够改变小鼠体内类固醇激素的合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DEHP等塑化剂对机体的作用存在种间特异性。DEHP对小鼠肝细胞PPARa的活化途径在人PPARa转基因小鼠上并未观察到。并且在人类身上也未观察到DEHP所致的肝细胞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的现象。针对人体代谢塑化剂的更多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揭晓。
随着塑化剂事件的曝光,我们似乎再次揭开了一块遮盖了无数肮脏、毒害、利益、犯罪的黑幕。但在严格查处非法添加塑化剂的各类企业工厂的同时,针对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对于人体生殖系统造成的影响我们应当如何防范?这是需要我们医疗卫生从业者认真思考的。
目前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地观察邻苯二甲酸在胎儿在出生前后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对其生殖系统发育的远期影响。延长随访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塑化剂对人体生殖系统发育的真正危害。
除此以外,改变生活习惯,尤其是改变孕妇以及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塑化剂毒害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政府和相关卫生部门也应当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尽量避免其与塑化剂接触的频率,减少毒害。
最后要强调,不仅仅是塑化剂,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一些杀虫剂对胎儿同样也可能造成生殖系统方面的影响。如何规范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制品的生产过程,如何杜绝类似塑化剂事件重演,如何对市场进行有力的监督监管?我们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应当认真反思。
本文已发表于2011-6-30《中国医学论坛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