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多中心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就亚洲人种而言,最健康的BMI数值范围从22.6至27.5。亚洲人群中,BMI过低都会增加死亡的风险;而BMI过高,或者说肥胖对印度或孟加拉人种的死亡风险影响不大。
肥胖,一直都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更不缺少科学的临床研究。无论从基础医学的研究角度,还是临床循证医学的证据,都表明了肥胖与死亡风险不无关系。在医学上,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需要用到BMI(Body Mass Index),即使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是衡量每一位患者营养发育状况十分重要的基本标准。大家都知道BMI过高不好,可是如果营养不良,BMI过低也同样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对于一般成人而言,BMI超过25 kg/m2与30 kg/m2分别被称为超重与肥胖,不过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欧洲人的人群标准,而之前还鲜有以亚洲人种为被试的相关研究,这也导致了可能发生的系统误差。WHO也认识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于2004年在Lancet上发表了相关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人群导致的偏差,而亚洲人种相对于欧洲人种来说,容易在更低的BMI标准下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问题。研究人员还建议将亚洲人群的BMI相关标准下调,超重与肥胖的标准分别为23.0 kg/m2与 27.5 kg/m2。然而WHO以证据不足为由,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本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这篇文章《超过100万亚洲人群中BMI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对亚洲人群BMI与死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共考察了1,155,676位被试,样本超过了100万,最终经过排除标准的筛选,共纳入了1,141,609位被试,其中包括535,199位男性与606,410位女性。在统计分析过程中,BMI的超重与肥胖标准依然采用了25与30的标准,并以2.5个BMI单位进行分隔。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研究将被试分为了两类群体,一类是印度人与孟加拉人,而另一类是其他的东亚人群(包括中国、日本、韩国)。
之所以这样分类,是由于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即在两类群体中,BMI与死亡风险的关系不尽相同。最终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人群中,死亡率最低的人群BMI数值范围从22.6至27.5。除此之外,过高和过低的BMI都增高了死亡的风险,当BMI大于30时,这一风险因子为1.5;而低于15时,风险更是达到了2.8。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则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而在印度与孟加拉的人群中,结果就相当不一样了,同样的,当BMI低于20时,死亡的风险有所增加,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并没能发现BMI升高会增加死亡风险。可以说,这样的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于肥胖的认知,也许会在未来引领一些研究的进展方向。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2-24 原始论文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Mass Index and Risk of Death in More Than 1 Million Asians. Wei Zheng, M.D., Ph.D., Dale F. McLerran, M.S., Betsy Rolland, M.L.I.S., et al. N Engl J Med 2011; 364:71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