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病例是NEJM网站每两个月推出的一个版块,主要针对医学生和实习生,为读者模拟完整的诊治过程,同时会提出一些小问题。大家可以慢慢的看,把自己当做主治大夫,练练自己的诊断思路哈~~

本期“互动临床病例”题为《腹痛的“甜蜜”来源》,又是“腹痛”这个麻烦的症状,又是一份精彩纷呈惊喜连连的病例!一路看下去,呀,似乎比想的还要麻烦,没有任何“甜蜜”的迹象。聪明的童鞋们,可以先点这里进去和这个case互动一下,挑战一下自己的知识和临床思维吧!

【病史】

现病史:25岁女性,主因腹痛6个月就诊。为右上腹持续疼痛,与饮食无关,间断伴恶心呕吐。不伴便血、黑便、吞咽困难,不伴厌食、腹围增加、饱足感及体重变化不伴嗜睡、全身乏力、瘙痒、黄疸,不伴盗汗、发热及异常出血。二便正常。

既往史:童年时诊断为I型糖尿病,多次发作酮症酸中毒。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牛皮癣。曾有多次癫痫发作,数年前起服用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7年前出现双侧葡萄膜炎及右侧踝关节炎,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两侧膝关节亦受累,三年前起服用甲氨蝶呤、萘普生后病情稳定。无输血史。

现用药:卡马西平600mg,Bid;甲氨蝶呤每周15mg,累计1.5g;左旋甲状腺素125μg,Qd;胰岛素(G、L);叶酸1mg,Qd;未使用非处方药及草药。

个人史:护士,未婚,无子女。吸烟10年,每天7根,不嗜酒。无刺青、耳洞。近期无性行为。

家族史:无糖尿病、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肝脏疾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正常,脉搏齐,109次/分,血压122/90mmHg,体重46Kg,BMI19.9、体型偏瘦,无黄疸,无急性疾病表现。头、耳及四肢背侧皮肤可见鳞状斑块,无肝掌、水肿及蜘蛛痣。颈静脉压正常。胸部听诊呼吸音清,心脏S1、S2正常,无杂音及附加音。精神检查正常。

专科查体:右上腹触痛,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肋弓下3~4cm触及肝脏,边缘锐利。脾脏未触及,无腹水体征。

【实验室检查1】

</tr> </tbody> </table>

Question 1:患者肝酶的异常属于哪种类型?

A:胆汁郁积性      B:肝细胞性      C:渗透性    D:肝细胞与胆汁淤积混合

Question 2:以下那四种疾病能够解释患者肝酶增高及肝肿大?

A:自身免疫性肝病       B:乳糜泄       C:慢性病毒性肝炎       D:药物诱导肝病

E:遗传性血色病            F:非酒精性脂肪肝      G:原发胆汁型肝硬化

H:原发型硬化型胆管炎

Question 3:患者下一步需哪些检查?

A:α1-AT     B:F-actin 抗体      C:ANA      D:CP(铜蓝蛋白)

E:MRI         F:HBV/HCV相关检查      G:HDV相关检查      H:US

【实验室检查2】

项目 结果 参考范围
WBC(/mm3) 6,630 4,000~10,000
Hct(%) 38.5 36~48
MCV(μm3) 110↑ 80~95
PLT(/mm3) 383,000 150.000~450,000
Na+(mmol/L) 137 136~142
K+( mmol/L)</p>

Cl-( mmol/L)</td>

4.1 3.5~5.0
97↓ 98~108
HCO3-( mmol/L) 31 23~32
BUN(mg/dl) 29↑ 9~25
SCr(mg/dl) 0.6↓ 0.7~1.3
Glu(mg/dl) 217↑ 54~118
HbA1c(%) 12.4↑ 4.0~5.9
Alb(g/dl) 4.4 3.7~5.4
T-Bil(mg/ml) 0.5 0.2~1.2
AST(U/L) 218↑ 9~30
ALT(U/L) 443↑ 7~52
ALP(U/L) 145↑ 38~118
LPS(U/L) 13 3~60
VB12(pg/dl) 495 250~900
叶酸(ng/ml) 12.6 5.3~99.0
INR 0.9 0.9~1.1
项目 结果 参考范围
铁(μg/dl) 104 40~159
铁结合力(μg/dl) 392 250~450
铁蛋白(μg/dl) 141 10~170
丙肝抗体
ANA 滴度1:20(+)↑ 滴度1:20(—)
F-actin抗体(U) 9 <19
铜蓝蛋白(mg/dl) 40 26~60
α1-AT(mg/dl) 129 90~200
K-F环

超声所见:肝肿大,无脂肪浸润及血管异常;肾增大,13.9cm.

Question 4:下列血清学结果提示那种情况:

HBc Ab(IgM):—

HBs Ag:    —

HBs Ab:    +

A:急性HBV感染;     B:慢性HBV感染,病毒大量复制;

C:慢性HBV感染,病毒少量复制      D: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或天然抗体;

D:需要更多的结果才能判断;

【肝脏病理】


活检时超声所见


HE染色示胞浆稀薄,门脉正常,无纤维化,核淀粉样变。可见于糖原贮积病、糖蛋白类病或糖脂质类疾病,例如Gaucher’s病、Tay-Sachs病、糖原肝病或脂肪变性。


希氏高碘酸染色强阳性,肝细胞呈紫色深染,表明有糖原贮存。


然后用淀粉酶处理(只降解糖原而对糖蛋白及糖脂无影响),希氏染色阴性,进一步明确糖原在肝内的贮存。

【发病机制】

糖原性肝病(Glycogenic hepatopathy)最早是作为糖尿病儿童发育不良综合征(failure-to-thrive syndrome)的表现之一,由Pierre Mauriac于1930年首先提出,即糖尿病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出现的肝糖原贮积。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升高时,葡萄糖扩散入肝细胞,肝细胞吃进去很多“小糖丸”(葡萄糖),每个小糖丸在肝细胞内都被加上了一个标记(磷酸化),磷酸化后的葡萄糖就不能再扩散出肝细胞,而且会在肝细胞里变成大糖丸(糖原)。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肝细胞储存了好多大糖丸却无法排出,于是看似“甜蜜”的过程,却造成了肝功能受损、腹痛的后果,这种由于大糖丸(糖原)生成与降解的不平衡可能就是导致糖原肝病的机制。

另一种可能机制是,对于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的环境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抑制了糖原的降解;而长期使用胰岛素又促进了糖原的合成。用药剂量不足可能使患者增加糖原储备,但血糖仍不能回到正常,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糖原越来越多。

鉴于糖原性肝病的极低的发病率,不排除遗传因素在此病中的作用。

Question 5: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12.4%,相当于血糖浓度多少?

A:150mg/ml(8.3mmol/l)             B:200 mg/ml (11.1mmol/l)

C:250 mg/ml (13.9mmol/l)         D:300 mg/ml(16.7mmol/l)

E: 350mg/ml(19.4 mmol/l)         F:400 mg/ml(22.2 mmol/l)

Question 6:该患者的治疗需选择哪些药?

A:胰岛素  B:二甲双胍  C:吡格列酮  D:强的松  E:熊二醇  F:维生素E

【治疗及转归】

对该患者予以积极的胰岛素治疗,同时严格限制饮食。6个月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至8.2%;腹痛、肝大等临床表现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大米的体会:我在做完这个病例后,最大的收获是:一个“腹痛”的症状对于有基础病的患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更多、更严重的问题。分析临床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回顾好病史。同时要学会去分清哪些是基础病的症状,哪些是继发疾病的表现。同时,也可以用这个病例复习一下临床常见的肝细胞损害的疾病哈,比如ALD,NAFLD,NASH,DILI等等。

Answer:

1. B

2. ACDF

3. ABCDFH

4. D

5. D  Glu=(28.7×HbA1C-46.7) mg/dl

6. A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11-04-14 互动临床病例
A Sweet Source of Abdominal Pain.
John J. Ross, M.D., Shari S. Rogal, M.D., M.P.H., and Chinweike Ukomadu, M.D.N Engl J Med 2011; 364:e3.

没读过瘾?快回到目录,继续悦读本期NEJM的其他文章→